2007年7月29日 星期日

Web2.0時代 & 免費誌圖



   =誠品好讀 更新日期:2007-07-08 記者:羅喬偉

       曾幾何時,辦行免費雜誌已不再是文藝青年的專利。近年來,有愈來愈多的業者,相繼投入這塊市場,拓展經營。其中更不乏主流媒體與官方機構,包括《聯合報》與文建會等政經單位,均推出了免費報刊來吸引民眾。姑且不論其是否為行銷策略或政令宣傳考量,普羅化的大眾樣貌,的確讓免費雜誌從原先獨立邊緣的位置逐漸轉化為生活情報站,不能再以主流/底層、商業/理想來簡單概分,這樣子的角色替換,實與傳統雜誌市場飽和及消費者習慣改變有著莫大關係。

源起:學生社團、獨立刊物


台灣免費雜誌的源起,最早可溯及九○年代初期學生自發性的社團運作,在歷經「自由之愛」、「野百合學運」事件後,言論審查機制解禁,意識形態鬆綁,讓無聊沉悶的校園自此有了多元發展,於此同時,地下刊物開始大量冒現,頻湧發聲,台大有《苦悶報》、《人文報》、輔大有《甜蜜蜜》、清大有《衛生紙》、《大便》,藝術大學則有《宣統報》……一時間眾聲喧嘩,百花齊放。這些反叛激進的學生次文化刊物,多半仍不脫搞怪顛覆、衝撞規訓的批判本質,可說是時代氣氛下的特殊產物,唯其影響有限,煙花過後,不久便星散了,一覺醒來,忽爾竟是下個世紀。




九四年創刊的《Pass》是值得一提的免費音樂雜誌,由台灣Tower Record發行,旗下網羅了林哲儀、DJ @llen、小樹、馬世芳、葉雲平、楊久穎及Ricardo等重量級樂評寫手,專門介紹彼時猶屬前衛另類的西洋後搖滾、金屬龐克及工業噪音。不少搞地下樂團、聽小眾音樂的人皆曾從中汲取養分,稱得上是樂迷們的啟蒙刊物之一。細究免費音樂雜誌的脈絡背景,往往依附廠牌名下,以業者發行居多,如唱片代理商、唱片行等等……目的是行銷自家商品。然而在數位興起、MP3席捲市場後,終因無力撐持,頓失舞台,紛紛選擇轉進網路。除了主推電音的映象唱片仍保留紙本刊物《Hinoter》外,僅剩下定期以「流亡政府」姿態發聲的《破》,以及一方面賣力拉抬音樂祭,一方面卻又顯得疲憊玩忽的《大聲誌》(暫時休刊)等免費誌依然續存。


轉變:玩樂情報、門檻降低


網際網路的普及,使資訊的取得更趨便利,反倒產生閱讀貧乏的現象,店架雜誌雖然有增無減,但卻普遍面臨同質度過高、調性相近的問題,只要哪種類型的雜誌熱賣,便會出現一窩蜂的跟進現象。如此很快就會造成彈性疲乏,邊際效益遞減的反作用,正是商業邏輯的弔詭之處,也是目前台灣傳統雜誌遭遇的共同困境。




早在Web2.0這個概念出現之前──中英對照的免費誌《那》就已在地下流傳閱聽,提供非主流的藝文玩樂情報。這本由老外策劃的獨立刊物,視覺風格強烈、影像編排時尚,令不少讀者大感驚豔。《那》雖因經費不足終而停刊,卻代表著過去由雜誌社主導發行的出版型態開始有了新的轉變。




從技術面延伸探討,網絡書寫發達,介面門檻降低,人人皆可DIY發行自己的刊物,部落格、播客適時扮演了中介角色,若干同好群聚而起,彙整加編輯,一份刊物遂此誕生。個性化的微型差異,其價值來自於社群參與,和Web2.0 的精神相符。舉例來說,幾年前《台風》雜誌創刊,致力提倡「世界無菸日」及「國際無消費日」,在當時是少數關注於環保議題的免費刊物,雖然雜誌本身未引起太大迴響,乃至於間斷出了幾期後便未能延續。但近來此一議題又因《不願面對的真相》一片再獲矚目,由此可知,不管是再冷門的題材都有可能鹹魚翻身,一飛沖天,端看環境時機是否成熟。




綜觀台灣免費雜誌圖景,曇花一現者有之、苦心經營者有之,如何維持一定的規模經濟,並將理想熱情化為實際收益,乃是免費雜誌發行者的最大考驗。深耕花蓮的免費人文雜誌《'Orip》(阿美族語:生活),在這一波強調生活風格的出版品中,顯得特意突出,充滿手帖般的純粹氣味。曾於誠品書店任職的王玉萍表示「辦刊初衷是希望建立一座結合當地特色,推廣本土文化的平台,秉持著自給自足的小農心態,兩個月一期,以自己的步調來認識花蓮」。《'Orip》是一份定位清楚的免費雜誌,鎖定分眾,才能創造屬於風格社會的長尾利基。


地方誌:《南村落》創刊號


為提倡慢食樂活精神,作家韓良露廣邀各方同好及師大永康周邊店家,以「南村」為名,取代原先沿用已久的「師大商圈」,重新定義該區域的特殊人文,並嘗試建立一處傳遞美好生活的社區聚落。《南村落》乃是應此而誕生的一份免費報,由出版人郝明義命名,南村發行。創刊內容除了邀集南村人書寫在地經驗外,更找來攝影師陳文發針對南村場景進行定點踏查,以一系列街頭塗鴉編繪南村地圖。王安憶說城市無故事,但南村故事似乎永遠說不完。


花東誌:'Orip


甫滿一週歲的《'Orip》這回有了新玩法,編輯們別出心裁,運用巧思,打破一般雜誌格式,將內頁精心設計成一款款明信片,展現大山大水的東岸風光,配上近乎抒情詩的感性文句,細膩描繪花蓮特有的人文景貌。每一張明信片都是對生活的一種憧憬,與想望,任由你沿線取下,蓋上郵戳,寄出屬於生命的邀請卡,這樣的出發點,彷彿與「我們不能選擇在哪裡出生,但是可以選擇在哪裡生活。」的創刊理念遙遙相應。


人文誌:大聲誌


二○○五年初,為了擴大議題串聯的可能性,「獨立音樂人支持媒體公共化網路」正式轉型為「AMG另類媒體發電機」,始成為《大聲誌》前身。這份由傳播學者、文化評論家與音樂人所匯聚發聲的免費刊物,在主流、商業媒體之外儼然形成一股社群力量,以一種地下電台、打遊擊的方式來宣揚理念,除了製作「台客你我他」、「八○年代」等專題來回顧並探討潮流現象外,也試著進一步將讀者帶入音樂現場,體驗搖滾精神,誰說三十歲以上的中年人不能相信?


藝術誌:儀寶電業行藝術通訊


翻開藝術雜誌,艱澀拗口的術語辭彙、抽象玄奧的理論思想,層層疊疊地堆砌高起,築起一道道文字牆,讓人不得其門而入。自許為藝術良心,在兩大藝術雜誌夾殺下突圍發聲的《儀寶電業行藝術通訊》,是一份由年輕藝術工作者所發行的同仁刊物。立足於台中,懷抱著使命,對理論稀薄,藝術缺氧的現狀提出針砭,扔出擲地有聲的見解,與當年《南方藝術》、《公寓論叢》有著一脈相承的精神血緣,雖觀點有時仍多爭議,流於偏頗,但不失為一種新藝/異見。

3 則留言:

  1. 安安喔︿︿





    你的文章寫的不錯喔~~~

    ....▍▍....█▍ ☆ ★∵ ..../

    ◥█▅▅██▅▅██▅▅▅▅▅███◤

    .◥███████████████◤

    ~~◥█████████████◤~~

    This is called Friend Ship



    新年快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網站排名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回覆刪除
  2. 很喜歡這樣的網誌風格、來幫忙灌個水^ ^



    祝大家中秋節快樂、闔家平安<( ̄︶ ̄)>

    回覆刪除